資料來源:周祝瑛(2000)。猪肉攤上的教育家。臺北:南宏。

   

 

女性不要畏懼成功

 

 

    就大多數女性而言,我們這一代算是相當幸運的了,出生在一個進步繁榮的社會,毋需受到裹小腳、足不出戶的約束。而且女性也逐漸擁有和男性一樣公平的機會與待遇;在家庭裡同樣受到父母的疼愛,在學校中與男同學一起學習、共同競爭,在社會上受人尊重,與男性同酬同工。此種情況在某些國家(如日、韓)就不一定如此,對一個世紀以前的女性,也是天方夜譚式的夢想。

 

    或許是一種巧合,筆者在就讀研究所時,班上正好清一色是女性,於是我們自封為指南山城的「十一女金釵」。在這些女同學中,有的已在社會上服務,有的方從大學畢業,當時都未婚,並對未來充滿信心與希望。

 

    記得研究所開學第一次上課,有位未婚的中年教授步入教室時,看到清一色的「娘子軍」,表情詫異,於是詢問每個女生,就讀研究所的動機與心態,並臨時更改當天的討論主題為:「現在女性畏懼成功的心理探討」。

 

    課堂中,我們從傳統婦女的角色演變,探討到現代女性角色扮演的多元性;從社會風氣的開放、教育機會的均等、經濟生活的獨立、法律政治上的公平等方面,說明現代婦女追求個體自主的多種因素。

 

    然而也就在女性尋求平等、獨立的同時,另一種矛盾心理隨之產生,尤其對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而言,學歷可能是另一種負擔。就女性本身而言,一方面希望在學業或工作上有好的表現以發揮所長,但一方面又恐個人的學歷太高、工作表現太好,予人壓力或不良印象,尤其是在面對自己的男友或先生時。至於對他人而言,有些父母總認為女兒終究要嫁為人婦、步入廚房,太多的教育可能會影響她安於做家庭主婦的心理,或者造成學非所用的浪費。

 

 

    同樣在求學時,有些男同會以「女子無才便是德」相提醒,認為外表柔順、善解人意型的女孩,比精明能幹型的女孩更具女性魅力。一位學有專精、工作幹練的時代女性,又會讓人猜測是否會不屑家務、忽略女性的天職……。

 

    於是女性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習過程中,經常出現上述的角色認知衝突,徘徊在傳統婦女與現代角色、個人意願與他人期待中,一方面要求獨立、自主與自我實現,另一方面又畏懼「成功」所可能帶來的損失。

 

    有一位在大學任教的女性教授,身兼行政、教學、研究以及家庭主婦多種角色,平日在學校中主持校務、從事研究與教學,工作相當忙碌,回到家又需侍奉公婆、照顧先生和子女,操勞家務。我請教她如何安排忙碌的一天,她該道:「白天在學校,下班後忙家務,等到夜裡全家大小就寢後(通常已是半夜),才是真正屬於自己讀書、研究的時間。」

 

   曾有人勸她放棄工作或減輕負擔,然而從學生時代,她就希望能夠在事業上有所成就。畢業後結婚,與先生經過一番協調,終於互相體諒、彼此配合。她說:「既然決定做職業婦女,就要有心理準備,認清自己的角色扮演,才不會有所偏失。」

 

    在我眼中,她是一位極懂得角色調適又十分有毅力的人,能隨時自我調整又善於分配時間,難怪在家庭與事業上都相當愉快而稱職。

 

    因此,有幸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,不妨將「畏懼成功的心理」轉換成對本身的「角色認知與調適」,換句話說,在個人扮演各種角色的時候,根據自己的意願,參考現實的需要,能夠因時、因地、因人而隨時調整,知所選擇。

 

 

 論文及著述     目錄自序